close

1.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根據自治區部署,適時在縣(區)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優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大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南寧市網上審批大廳升級改版,依托自治區的政務信息共享和統一辦事服務平臺,推動各縣(區)、開發區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接入全市統一網上辦事入口,實現互聯互通,打造全市政務服務“一張網”。繼續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項目及收費。加快推進“證照分離”試點改革。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力推進“多規合一”工作。(市編辦牽頭,市發展改革委、行政審批局、國土資源局、規劃局、工商局等單位配合)

3.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完善應對金融風險的工作機制,加強政府職能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的溝通對接,積極應對和妥善處置各類金融風險。規范發展小貸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引導融資性擔保公司參與再擔保體系建設,健全風險分擔機制。(市金融辦牽頭,市金融業發展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配合)

(二)強化責任落實。

突出改革引領,加強總體謀劃。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加強總體謀劃設計,用好用足上級政策,結合我市實際情況,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創新政策、完善扶持,系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優化企業杠桿率。鼓勵兼並重組,采取引進戰略投資者、實施企業股權融資等方式,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清理盤活企業存量資產,探索開展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推動企業開展應收賬款融資。支持區域性股權市場加快發展,支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股權融資,加大企業上市(掛牌)培育力度,推進上市(掛牌)公司再融資。充分發揮政府引導投資基金作用,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加快創業投資企業發展。鼓勵企業依法依規開展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運用多樣化的債券進行直接融資,有效降低企業杠桿率。(市金融辦牽頭,市財政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投促局、國資委等單位配合)

突出創新驅動,促進結構升級。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把培育發展新動能與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相結合,加強與東盟產能合作,做大做強重點產業,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生產要素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實現更高水平供需平衡。

二、重點任務

去產能方面。到2018年底,全市99傢國有“僵屍企業”低效無效產能基本出清,化解水泥產能60萬噸,化解木薯淀粉產能5萬噸。到2020年,國有“僵屍企業”處置工作全面完成,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生產線占全部水泥生產線30%以上,全市各重點行業無違規新增產能項目。

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市人民政府重點督查事項和目標考核內容,列入年度績效。市政府督查室負責對各縣(區)、開發區、市直各部門工作落實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對工作推進不力的要通報批評、嚴肅問責、限期整改。各縣(區)、開發區、市直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快推進,同時建立重點工作臺賬,完善工作動態跟蹤機制。

1.加大“僵屍企業”處置力度。全面摸清“僵屍企業”的數量、規模和分佈,建立“僵屍企業”數據庫。堅持分類施策、因企制宜、精準處置的原則,通過兼並重組盤活一批、資本運營做實一批、創新發展提升一批、關閉破產退出一批,分類有序引導“僵屍企業”平穩退出。加強社會資本對接、職工安置、財稅支持、不良資產和債務處置、土地處置等重點環節的政策支持,實施“一企一策”,盡可能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市國資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人社局、金融辦等單位配合)

3.降低用能成本。鼓勵企業應用工業節水先進技術提高中水回收利用率。單位或個人自建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後全部回用,或處理後水質符合國傢規定的排向自然水體的水質標準,且未向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排水的,不繳納污水處理費;仍向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排水的,應當足額繳納污水處理費。全面貫徹落實《進一步深化廣西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幹措施》(桂政發〔2018〕18號),推動自治區級以上工業園區內10千伏大工業用戶、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用戶及大數據中心用戶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制定汽車充電樁用電優惠政策,降低電力直接交易門檻和企業用電成本。繼續執行推廣使用管道天然氣相關扶持政策,對使用管道燃氣工業企業進行財政補貼。允許企業對內部職工集體宿舍用水、電、氣單獨裝表計量,執行居民合表用戶價格。(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環境保護局、城鄉建委,南寧供電局等單位配合)

南寧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南寧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

2.降低項目用地及建設成本。支持工業項目建設,通過暫停收取共管資金、取消收取履約保證金,減輕企業項目建設資金壓力。依據不同工業項目產業類型、投資強度及可持續發展情況,靈活采取彈性出讓年限、先租後讓等多種方式供應土地,降低企業初始用地成本。推進“零土地”技改,在符合國傢法律法規和軍事航空等要求的前提下,工業企業廠區范圍內容積率、廠房高度可根據技術要求適當放寬上限指標限制。實行供地優惠政策,按國土部規定的工業用地最低標準核定項目用地出讓底價,不按單個項目用地核算土地收儲成本,基礎設施配套投資等非必須成本列入項目所在城區其他區域的經營性用地成本進行總體平衡。符合南寧市優先發展且用地節約集約的工業項目,以及以農、林、牧、漁業產品初加工為主的工業項目,在確定土地出讓價格時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的《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市國土資源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局、規劃局等單位配合)

(四)綜合施策降成本,有效減輕企業各類負擔。

按照優化存量、引導增量的要求,有力、有度、有效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年年有進展、終端見成效”。

5.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嚴格劃定生態紅線和用途管制,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區管護。強化節能減排降碳指標管理,對能源、水、土地等戰略性資源消耗總量實施管控。推進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城市內河流域綜合整治及水污染防治,重點抓好黑臭水體治理,嚴格控制工業污染源排放,加快城鄉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爭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基本覆蓋。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推進重點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快培育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構建集約循環生態產業鏈。到2020年,實現森林覆蓋率達47.7%,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2%以上,地表水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達96%,全面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目標任務。(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城鄉建委、林園局等單位配合)

補短板方面。到2018年底,城鄉、區域發展差距縮小,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能力得到增強,就業、教育、醫療、文化、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到2020年底,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貧困村全部摘帽,縣域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民生、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等發展短板基本補齊,力爭市區道路密度達到8公裡/平方公裡,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0件以上,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600傢以上,國傢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達到7傢以上,建成運營科技企業孵化器21傢、眾創空間20個,新增檢測機構25傢,初步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新型城鎮化相協調、與新供給體系相匹配的軟硬基礎設施支撐體系。

2.嚴控新增過剩及落後產能。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資源消耗、產品質量、生產安全等強制性市場準入標準,控制“兩高一資”、低水平的行業項目進入。不得核準(備案)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對屬於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但確需進行技術改造或優化產品結構的行業和企業,推行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合理調整完善水泥、木薯淀粉酒精等行業的產業規劃,在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和嚴控總量的前提下,加快產業整合升級。繼續淘汰落後產能,鞏固小水泥、小造紙、制革、化工等行業整治淘汰成果。(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行政審批局、環境保護局等單位配合)

4.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加大教育、衛生、文化、就業、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教育現代化,積極發展普惠幼兒園,在全區率先普及十五年教育,到2020年,力爭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97%,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5%。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到2020年,每個縣(區)至少有一傢縣級醫院達到標準化建設水平,95%以上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國傢和自治區規定的建設標準水平,主要健康指標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豐富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不斷培育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持卡人口覆蓋率達90%。不斷擴大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給。(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教育局、人社局、住房局、文新廣局、城鄉建委、衛生計生委、民政局、財政局等單位配合)

1.支持合理性購房需求。推進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落戶城鎮,實施進城農民安居工程,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工購房。不斷釋放居民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引導房地產市場理性消費。加快教育、醫療、商業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引導房地產市場適應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需求,提升宜居、宜業品質。(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公安局、住房局、人社局等單位配合)

3.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以創新引領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三個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產業集群和一批創新型骨幹企業。大力支持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南寧高新區國傢雙創示范基地、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智慧南寧”等一批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努力打造面向東盟、輻射西南中南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創建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傢知識產權示范市。圍繞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三大重點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國傢級研發平臺,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各級各類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聯盟、產業研究院等創新平臺,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多層級綜合創新體系。設立科技信貸風險資金池,推廣“科創貸”,支持科技中小企業利用知識產權、股權和企業信用質押貸款。(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金融辦、財政局等單位配合)

5.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加強國傢、自治區、我市已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執行情況的督查。做好房地產市場監管,完善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評價系統和失信懲戒機制,加大執法力度,嚴格查處故意囤地、捂盤惜售、違規銷售、哄抬房價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快房屋租賃信息化平臺建設,降低租賃交易成本,規范租賃市場。(市住房局、城管局牽頭,市公積金管理中心、國稅局、地稅局、發展改革委等單位配合)

去杠桿方面。到2018年底,有效化解政府債務風險,有效控制新增政府債務規模。到2020年底,企業通過股權融資規模、債券市場融資規模顯著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控制在合理范圍,嚴格執行小額貸款公司資金來源的審慎管理,優化融資性擔保新型風險分擔機制,政府債務率逐年下降,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管委會,市級各雙管單位,市直各事業、企業單位:

(一)積極推動去產能,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6.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建立精細化的城市管理體系。使政府管理更高效、城市運行更安全、交通出行更便捷、城市環境更美好。以“智慧南寧”建設作為提升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抓手,推進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實施一批智慧城市應用重點工程,並與全市統一政務服務平臺相連接,逐步實現與智慧城市建設有關項目的政務服務事項網上申報,建成集智能型、集約型、高效型於一體的政府管理新模式。構建有效惠民的社會信用體系,建立信用獎懲聯動機制,培育發展信用服務市場,統籌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重點領域信用建設,努力爭創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實施人才引智工程,從待遇、住房、稅收優惠、子女就學、就醫服務、社會保障、星級政務服務資格等方面構建綜合性的引智體系,營造尊重人才、愛護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氛圍。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加大服務企業、項目的力度,積極引進民營資本,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住房局、投促局等單位配合)

3.全力優化產能結構。做好產能的“加法”與“減法”,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優化全市產能結構。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大食品、建材、化工等產業技術改造力度,推動糖業、鋁業“二次創業”,促進產業鏈向高端延伸。圍繞重點產業集聚佈局新產能,做大做強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三大重點產業,依托富士康、南南鋁等重點龍頭企業,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扶持和推進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石墨烯、機器人、3D材料等領域產業發展,加快培育成為先導性、支柱性產業。以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為重點,突出發展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和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優化提升商貿、旅遊、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速、質量提高、結構提升。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質量安全的農產品有效供給體系。(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局、商務局、金融辦、農業委、財政局、投促局、國資委等單位配合)

1.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加強政府債務信息化建設和管理,建立健全政府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多渠道歸集政府償債資金,確保到期債務如期足額償還。對政府債務實行規模控制和限額管理,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擴大政府融資渠道,積極爭取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額度,靈活運用專項發展基金,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整合力度,鼓勵和引導保險資金參與全市重大基礎設施、民生項目建設。(市財政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國資委、金融辦等單位配合)

4.差異化控制土地供給。強化土地供應和房地產市場聯動機制,全面梳理各縣(區)商品房庫存區域化差異,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適時調整土地供應計劃。嚴格控制商業地產開發規模,適度放緩商業、辦公用房土地供應節奏。已全部繳清土地出讓金的待開發商業、辦公用地,經批準可調整土地用途、規劃條件。適當增加庫存緊張地區的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應,緩解市場供求矛盾和房價上漲壓力,維護市場穩定。(市國土資源局、規劃局牽頭,市住房局等單位配合)

降成本方面。到2018年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實現制度性交易成本明顯降低,生產要素成本進一步降低,稅費負擔合理降低,為全市企業減負約45億元。到2020年,企業綜合成本持續下降,企業負擔進一步減輕,企業活力進一步激發,企業競爭力明顯提升,形成企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發展良性循環的格局。

3.優化保障性住房配置。根據保障傢庭收入水平形成實物安置和貨幣保障相結合的梯度保障模式,滿足不同收入人群住房需求。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加大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力度,改善新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居住條件。(市住房局、城鄉建委、國土資源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等單位配合)

(三)防范風險去杠桿,積極發揮金融支撐作用。

2.加快化解商業地產庫存。在不違背城鄉規劃、政策規定的情況下,房地產開發項目符合條件的,可申請調整商住比。允許符合條件的非住宅類項目調整轉型,積極推動庫存商業用房、辦公樓改造為孵化器、眾創空間及健康養老、社區服務等公共服務場所。大力發展金融、創意設計、咨詢服務、廣告策劃、動漫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培育樓宇經濟,促進空間資源優化整合,形成若幹專業特色樓宇聚集區。培育和發展商業、辦公租賃市場,鼓勵有條件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開展商業用房租賃業務。出臺商業用房購房者的戶籍遷移、子女就學等政策。(市住房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商務局、規劃局、公安局、教育局、人社局、投促局等單位配合)

(一)指導思想。

4.有序開展產業梯度轉移。推進三大開發區和中心城區老舊企業搬遷工作,促進市區要素成本較高、勞動密集但仍有市場需求的食品加工、建材等優勢產業有序向城郊工業集中區及橫縣、賓陽等縣域梯度轉移。鼓勵引導市區企業將生產環節放在縣域,推動企業將外包加工生產制造環節先行轉移,促進市區與縣域產業協同、互補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各縣(區)、開發區,市發展改革委、商務局、農業委、城鄉建委、規劃局、國土資源局等單位配合)

4.優化金融發展環境。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引導資金脫虛向實。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籌措設立中小微企業孵化基金,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加快金融信用體系建設,鼓勵金融機構開發信用金融產品。(市金融辦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公安局等單位配合)

一、總體要求

(三)工作目標。

去庫存方面。到2018年底,商品房有效需求持續擴大,商品住房供給穩步增加,商業辦公用房庫存規模適度減少。到2020年底,商品房供給結構明顯優化,商品房庫存保持在合理區間,形成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房價與經濟發展基本適應的住房供需體系。

突出問題導向,紮實分步推進。聚焦我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在的突出問題,既立足解決當前困難,又著眼長遠發展,把握好改革的節奏、力度和各階段工作著力點,實施針對性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持之以恒的韌勁和勇於實踐的狠勁,確保五大重點任務全面落實。

4.降低人工成本。嚴格貫徹落實自治區出臺的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階段性降低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比例。繼續執行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費率的政策和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降低基本醫療保險繳費比例。根據國傢政策規定,擴大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免征范圍、設置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標準上限。允許困難企業暫緩繳納社會保險費,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新增就業崗位社會保險補貼,按規定落實對企業的職業培訓補貼。(市人社局牽頭,市財政局、工業和信息化委、總工會、地稅局、殘聯等單位配合)

5.降低融資成本。加大企業融資支持,擴大企業應急轉貸資金規模,推進“4321”政府融資擔保業務全面步入正軌,降低擔保費率。引導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收費,嚴格落實銀監會信貸“七不準”和服務收費“四公開”的要求,嚴禁“以貸轉存”“存貸掛鉤”台中頂級月子中心|台中頂級月子中心推薦“以貸收費”“轉嫁成本”等違規收費、變相提高企業融資成本的行為。(市金融辦牽頭,市財政局、工業和信息化委、國資委等單位配合)

6.降低物流成本。清理規范物流收費,對於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的收費項目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優化道路運輸通行管理,落實好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繼續按要求對列入補助范圍的集裝箱運輸企業進行補貼,減免道路貨運企業車輛市內過路過橋費。加強物流領域收費清理,著力解決“亂收費、亂罰款”等問題。完善物流樞紐,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重要節點集疏運設施建設。改進城市物流配送車輛交通管理,建立分路段、分時段、分車型的貨車通行證制度,支持貨運企業和業主向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領通行證,按照指定的時間、線路行駛,或在指定地點停放。(市商務局、交通運輸局牽頭,市公安局、財政局、城管局、郵政管理局,邕州海關等單位配合)

7.減輕稅費負擔。根據財稅體制改革的要求,繼續深化營改增工作。落實高新技術企業、小微企業、西部大開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支持住房租賃等稅收優惠政策,簡化稅收優惠認定和辦理程序,確保國傢、自治區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執行新的出口稅收函調管理規定。全面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嚴格執行國傢、自治區關於取消、停征、免征及降低收費標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基金收費政策。取消白蟻防治費、房屋轉讓手續費、防雷裝置竣工驗收檢測費、城市規劃綜合技術服務費。減半征收地方水利建設基金,對部分重點產業園區相關產業暫停征收地方水利建設基金。引導規范市場調節價的收費項目。(市財政局牽頭,市國稅局、地稅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邕州海關等單位配合)

(五)統籌協調補短板,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

1.打贏脫貧攻堅戰。精準實施“七個一批” “七大工程”,堅持精準幫扶與區域整體開發有機結合,加大扶貧資金、項目和政策等投入力度,大力推進實施一批脫貧攻堅工程,紮實推進產業扶貧和易地扶貧搬遷,大力發展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不斷增強貧困地區和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台中月子中心比較|台中月子中心評價自我發展能力。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貧困村全部摘帽,實現區域性整體脫貧。(市扶貧辦牽頭,市委組織部,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農業委等單位配合)

2.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推進西津二線船閘、柳州經合山至南寧、貴陽至南寧高鐵客運專線、南寧吳圩機場第二跑道等水、陸、空重點交通項目建設,加快鳳嶺客運樞紐、南寧國際空港綜合交通樞紐等樞紐場站建設,加快建設成為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中心,有機銜接“一帶一路”,形成以南寧為中心、輻射西南、連通東盟的國際大通道。加快推進南寧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到2020年建成軌道交通1—4號線。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統,加快建成“四橫四縱”城市交通網絡體系。加大五象新區、空港經濟區、南寧教育園區等新區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和“三舊”改造,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精細化管理。繼續實施綠城品質提升工程,推進邕江綜合整治,加強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促進城市宜居水平進一步提升。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加快一批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建設,有序推進自然村(屯)道路建設,進一步完善全市公路網絡。(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交通運輸局、城鄉建委、環境保護局、林園局、行政審批局、海綿水城辦、城管局、鄉村辦等單位配合)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桂發〔2016〕19號),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突出定向、精準、有度,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深入推進南寧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成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決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按照“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持續推進“六大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四個城市”。

(二)基本原則。

5.加強跨區域產能合作。加強北部灣經濟區產業合作,以物流、金融等為突破口,打造一體化的產業體系。加強與珠江—西江經濟帶沿線省(市)產業協作,主動承接先進地區產業轉移。積極融入國傢“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充分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展示國台中五星級月子中心|台中五星級月子中心推薦際產能合作重點行業,舉辦相關高層論壇務實對接活動,引導支持糖、木薯淀粉酒精、建材等優勢傳統產業“走出去”,到東盟國傢投資建廠。支持本市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傢和地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及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建設,強化產能合作。加快推進中新南寧國際物流園建設,打造成為南寧國際產能合作的典范。(市商務局、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外僑辦、投促局等單位配合)

(二)精準調控去庫存,引導房地產健康發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自治區、南寧市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上來,成立南寧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由分管發改、財政、工業、住房的副市長任副組長,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的總協調,研究落實重大事項,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為深入貫徹中央、自治區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有效推進我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增強我市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全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由市發展改革委總牽頭,其中,去產能、降成本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負責,去庫存由市住房局牽頭負責,去杠桿由市財政局牽頭負責,補短板由市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各牽頭部門要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5”政策文件,進一步明確責任、細化任務,其他相關責任單位要嚴格按照職責分工推動各項改革任務。

(三)重視督查考核。

突出市場主導,強化政府引導。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註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和法治方法,調動企業傢和創新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加有效供給。發揮政府組織引導和協調服務作用,實施更精準、更靈活的產業政策,提高投資有效性,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

(四)營造輿論氛圍。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做好“1+5”政策文件的廣泛宣傳,加強政策措施解讀,及時反映工作成效,推廣先進經驗,正確引導社會預期,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2018年5月18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bf735pb55 的頭像
    xbf735pb55

    西亞的超值清單

    xbf735pb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