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山東藍領技工移民神話難復制 澳洲台中抽水肥價格政策收緊

“2007年之前,澳大利亞緊缺電焊工人、木工等,當時對移民幾乎沒有英文的要求,很多村民成功移民。後來有過雅思單科成績需要過4.5的較低要求,還是有很多村民能夠通過學習達到這一水平。 2011年,澳規定技術移民英文水平要達到單科6.0以上,普通村民很難達到,英語成為村民移民澳大利亞的攔路虎。”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山東濟南附近一個村子的村民在澳大利亞當上瞭技工,過上瞭富庶的生活。“移民村”和它的“致富通途”旋即引起人們的關註。然而,據本報記者多方調查,“移民村”現象實際上是發生在五六年前的事,雖然現在仍然有村民為此努力,但由於澳大利亞近些年移民政策收緊,這一現象已難再復制。

全鎮十年千餘人赴澳“打洋工”

被媒體稱為“移民村”的是山東省濟南長清區孝裡鎮後楚莊。據《齊魯晚報》報道稱,“憑著過硬的電氣焊手藝,總共201戶的村莊有25戶在澳大利亞‘打洋工’,拿到瞭綠卡。”

本報記者連線孝裡鎮政府辦公室主任王健,據他確認,媒體對孝裡鎮“移民村”的報道是屬實的。在孝裡鎮,這樣的村莊不止後楚莊一個。十年間,在5萬餘人的孝裡鎮,前前後後共有1000多人赴澳“打洋工”。王健說,其中有一半已經獲得綠卡,而另一半持有的是臨時工作簽證,還在綠卡的申請過程中。

據王健介紹,除瞭電焊工移民澳大利亞以外,還有從事機械加工、木匠等職業的技術工人,村民都是因個人關系和個人學習成功赴澳洲,並非孝裡鎮註重職業教育的原因。

第一人因手藝好被外國人相中

為什麼孝裡鎮的村民能夠“意識”到可以通過自己的技術移民到澳大利亞呢?王健稱最先瞭解到相關政策成功赴澳的村民也是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之後大傢看著過得好,便也“效仿”起來,村民移民都是靠個人的努力,相互借鑒。

《齊魯晚報》在報道中介紹瞭第一個吃螃蟹的村民——尹法剛。據報道,2005年,尹法剛在深圳給一傢船廠打工。“客戶幾次檢查,別人的電焊活兒通不過,就他的活兒每次都很出色”,因此,公司裡一個外國工作人員註意到他,並提示可以去澳大利亞,“掙得比中國多,你的手藝準行”。

當時出國費用約為12萬元,尹法剛湊齊這筆錢交給中介。據報道,到瞭澳大利亞的尹法剛工作三年後,“在墨爾本買瞭大房子,生瞭澳洲籍的小兒子”。村裡人知道以後,“都坐不住瞭”。

“月入兩萬多住房220平米”

在媒體的報道中,後楚莊有25戶年輕人先後到澳大利亞打工,其中19戶生活在珀斯一個社區裡,相距不過十幾裡路。村民們將那裡稱為“小後楚莊”。

媒體采訪到其中一位王兆生。據稱,目前36歲的王兆生和一傢人在澳大利亞生活。他於2006年通過勞務中介去瞭澳大利亞珀斯,在造船廠幹電氣焊。

按澳大利亞規定,王兆生每周隻需幹活38小時,每小時能掙36澳元(約合人民幣198元)。如果周末加班的話,工資是平時的1.5倍。王兆生周薪約1700澳元,扣稅30%後每月3000多澳元拿到手,相當於人民幣2萬多元。

出國兩年多,王兆生一傢拿到瞭綠卡,房子220平方米,院子760平方米,院子裡種花種草也種點菜。王兆生還花7000多澳元(合人民幣4萬元)買瞭兩輛車,一輛豐田、一輛二手本田,夫妻兩人一人一輛。除此之外,王兆生還能不時地寄錢回傢。2011年,王兆生夫婦又生瞭一個女兒,女兒一出生就獲得澳大利亞國籍。他們發現生孩子不但住院不花錢,當地政府還補助瞭5000澳元。

技術工人在澳生活較好

這些技術工人在當地的生活真如報道中所說的嗎?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經商參處的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在澳大利亞,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不低,工人和工會組織力量龐大,如果是有真本事的技術工人,並且會外語,那麼在澳大利亞的生活會比較好。

記者采訪瞭北京一傢移民機構移民部資深顧問衡莉莉,她對記者介紹說,這些移民主要是先去西澳洲的珀斯,珀斯是占澳大利亞全土三分之一的西澳洲的首府。在當地,這些技術工人屬於中等生活水平,一般中國工人較為勤勞,那麼可以達到中等偏上的水平。

英語成為村民攔路虎

雖然“移民村”確實存在,但據王健介紹,“那是五六年前的事瞭”,現在再這樣稱呼已經不甚準確。因為“澳洲那邊的移民政策的變化一般家庭抽肥,很少有人再過去瞭”,王健說。

據衡莉莉介紹,能夠實現大規模赴澳打工應該是在2007年之前。電焊工人、木工等職業人才在澳大利亞較為緊缺,加之當時澳大利亞對於移民幾乎沒有英文的要求,所以有很多村民通過技術移民到澳大利亞。後來有過雅思單科成績需要過4.5的較低要求,還是有很多村民能夠通過學習達到這一水平。

2011年時,澳大利亞移民政策發生瞭較大變化,那也是對技術移民“收得最緊”的一年,當時,澳大利亞規定技術移民者的英文水平要達到單科6.0以上的水平,衡莉莉說,這相當於大學英語6級以上的水平,在衡莉莉看來,普通村民很難達到這樣的英語水平,英語成為村民移民澳大利亞的攔路虎。

村裡年輕人仍在為台中清化糞池赴澳努力學英語

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經商參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他們要移民過來不容易瞭”,過來之後也要學習考證,面臨重重困難。

從2012年,澳大利亞技術移民打分制發生瞭變化,衡莉莉將此解讀為技術移民又“稍有放寬”,但並沒有改變英文要求,所以,移民村現象隻能是五六年前的事,很難在當下復制。

“有的幾天前已出去瞭,有的交瞭中介費正在辦手續”,但出國越來越難,後楚莊婦女主任金道蘭說,國外對英語和電焊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出國的花費也越來越高,兩口子加起來得20多萬。

然而,由於早期移民澳洲的村民的生活“令人羨慕”,在孝裡鎮仍有年輕人為赴澳努力,報道稱當地村民仍然能經常看到年輕人抱著一本英語書學習。

內存

澳洲仍需高水平技工

有別於投資移民,技術移民是靠申請人的文化程度、職業技能、語言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實力來申請移民。

澳大利亞的技術移民實行的是打分制,如果申請人所從事的職業在澳洲技術機構所列的技術職業清單中,那麼會根據工作年限得到十分利於申請的加分。而這份職業清單的制定為的是更好地滿足澳洲勞工市場的需求,同時幫助澳洲政府吸收具備更高需求的技術人才與短缺的技術工人。

據衡莉莉介紹,這個表每年7月1日會有一些調整,目前,焊接工等技工類職業還在列表之中。

記者對今年7月1日剛剛公佈的最新職業列表進行統計發現,在187種列明的職業中,有約35項是包括電工、木匠、焊接工、石匠等在內的技術工種。其餘職業涉及各行各業,如會計、精算師、工程師以及醫護人員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bf735pb55 的頭像
    xbf735pb55

    西亞的超值清單

    xbf735pb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